快捷搜索:  

不婚、晚婚、不生:台湾少子化困局难解

"不婚、晚婚、不生:台湾少子化困局难解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"

台当局内部事务主管部门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,今年(This Year)2月,全台共出生9663人、死亡17462人。自2021年1月以来,台湾社会(Society)连续38个月 生不如死 。另据台当局 发展委员会 预估,2025年台湾妇女生育率(即平均每位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数)仅0.95人。

记者走访发现,薪资、房价、工作环境、育儿成本 种种问题,无不成为压在岛内民众尤其是女性肩头的重担,导致不婚、晚婚、不生等现象逐渐蔓延,台湾少子化困局愈加难解。

不强求结婚,一个人也可以把生活(Life)过得很好。 在台北大稻埕从事零售业的陈小姐告诉记者,她今年(This Year)30岁,但完全不着急结束单身状态,将来就算结婚,可能也不会生小孩, 因为希望(Hope)花时间和金钱做自己想做的事 。

从事文创行业的台北市民吕小姐坦言,从没想过结婚生子,身边的朋友(Friend)也大多不想结婚。她说,其中大部分人是出于经济(Economy)考量。

统计显示,2013年台湾女性有偶率为50.64%,2023年降至48.37%,是有统计以来最低。从年龄来看,10年间,25岁至29岁女性结婚比例从23.76%降至17.72%;30岁至34岁女性结婚比例则从52.63%降至41.41%。

由此,晚婚、不婚对生育率的影响日渐凸显。统计显示,2022年台湾妇女生育平均年龄为32.42岁,其中35岁以上高龄产妇超过三成。岛内知名生殖医学教授李茂盛认为,大龄妇女在备孕过程中,难孕、不孕的因素多且复杂,成功(Success)率也低很多。

鼓励早婚是鼓励生育的要件之一。让年轻人愿意早婚,再配合生育补助,台湾的人口出生率才能冲上去。 李茂盛说。

然而,对 双薪 家庭来说,即使已经步入婚姻,能否从容迎接 爱的结晶 仍是考验。

在便利店工作的林先生告诉记者,他们(They)夫妻都是工薪族,担心生了小孩没时间陪伴。如果其中一人辞职在家照顾小孩,经济(Economy)收入又会骤减一半,加上高昂的育儿成本,不敢想象要如何支撑。

台湾政治大学(University)财政学系教授黄智聪撰文指出,2022年台湾人均年总工时为2008小时,在全球39个主要经济(Economy)体中居第六位。高工时的背后就是家庭时间受到压缩,自然(Nature)而然影响生育意愿。

记者走访发现,台海局势变化对岛内年轻人的婚育观也有所影响。 我不排斥结婚,对于小朋友(Friend)也顺其自然(Nature)。 30岁的桃园市民陈小姐正处热恋,她说,有一个属于两人的小生命很神奇,但目前(Currently)并不稳定的政治和经济(Economy)环境让她有些顾虑。

面对少子化困境,台湾各地纷纷推出生育奖励金 抢救 生育率。以台北市为例,第一胎可领4万元(新台币,下同),第二胎4.5万元,第三胎以上则有5万元。

为拼生育,各县市也竞相加码 撒钱 ,但收效甚微。台南大学(University)行政管理学系主任马群杰认为,目前(Currently)的生育国策偏向短期补助,对年轻人帮助有限。

仅凭生育奖励金,不足以让女性决心生小孩。 现居新北的罗小姐是一名3岁男童的妈妈。她告诉记者,家庭经济(Economy)压力增大、夫妻双方摩擦变多、没有 后援 很辛苦 都是新手父母面临的困扰。此外,不少妈妈希望(Hope)在孩子入学后重返职场,但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
数据显示,近5年台湾地区新生儿数量逐年下降,2023年仅为135571人,探历史(History)新低。台湾民众偏爱 龙宝宝 ,每逢龙年新生人口都会明显增加,但台媒预估今年(This Year) 龙宝宝 红利恐不再。

面对低生育率,台湾《祖国时报》撰文指出,提振生育率固然不能少了生育补助等经济(Economy)诱因,但育儿环境是否友善、如何兼顾工作与养育下一代,才是年轻人是否愿意生养的关键。

(据新华社台北电)

不婚、晚婚、不生:台湾少子化困局难解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136) 踩(48) 阅读数(1405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